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1989年年会简报

发布时间:1989-05-0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与德育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1989年5月5日至8日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学研究会在南京联合举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与德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与会者就有关初级阶段德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商品经济与德育的关系

(一)一定的商品经济产生一定的商品经济意识

有同志认为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商品经济意识:小商品经济、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共同特点是:(1)买卖各为独立一方;(2)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产品的价值和取得对方产品;(3)等价交换;(4)市场竞争。在此基础上,必然产生自立、自主、民主自由、创业精神、利润第一、金钱计较等商品经济意识。而不同类型的商品经济,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商品经济意识。小商品经济的意识一般为:贴近现实、灵活多样、崇尚实际、敢于竞争、重视实惠、态度灵活,同时存在急功近利、视野狭窄、好搞欺骗顾客的小动作、对政治淡漠、不欣赏高层文化、不愿对现实作更高超越等思想观念。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别发达,在经营生产领域,注意生产、流通、管理的现代化;重视产品和设备的更新;重视知识、科技和人才;强调经营立法等。与此相适应,一方面容易产生强烈的现代化观念、效率意识、超越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容易使人际关系商品化,产生金钱至上、绝对自由、绝对民主、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计划商品经济又叫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这是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商品经济形式,是产品经济、个体经济和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混合物。与此相适应所产生的思想特点是,既有反映建设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思想,又有商品经济的一般性意识,还有产品经济的一些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研究不同类型商品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有助于使学校德育从实际出发,自觉地进行改革。

有同志认为,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既不姓“资”,也不姓“社”。无论社会制度如何,商品经济自身的规律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遵循的。它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或具有四种类型:(1)自然商品经济;(2)自由商品经济;(3)垄断商品经济;(4)计划商品经济。我国现在的商品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但很不成熟,具有下列特点:(1)在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条件下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目的;(2)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下的商品经济;(3)国家计划指导、控制与市场自由调节相结合;(4)是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动力和保证的商品经济。这包括: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用健全的法制保证商品经济健康发展,用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作为商品经济的精神支柱,用健康的社会秩序作为商品经济的良好环境。

(二)发挥德育对商品经济的作用

与会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发挥德育对商品经济的作用,政治体制改革是前提。不消除某些领导的特权,很难发挥德育作用。特权属于封建专制主义的东西。有特权,商品经济发展是畸形的,德育也必然被扭曲,精神文明叫得越响,道德水平越低,德育很难摆脱“传话筒”、“扩音器”的“受训”状态。

要充分发挥德育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必须解放思想,要吸收一切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德育工作者思想要解放,即:从过去的教条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从陈腐的道德观念中解放出来;从过去各种不正确的批判否定中解放出来;从过去强加给马列主义的东西下解放出来。做到几个结合:培养现代意识与共同理想相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相结合;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商品经济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二、当前德育面临的矛盾

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矛盾或问题很多,主要有:

(一)建国后沿袭下来的德育模式和体系与变化了的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严重的不相适应。

(二)社会要求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往的德育只讲社会本位,要求做阶级斗争的驯服工具,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精神需求,很少考虑发挥德育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经常把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当作接受美德的口袋。

(三)教育者的兴奋点与学生的关注点不一致。学生想的教育者想不到,教育者讲的学生不需要听,师生之间缺乏思想交流,共同语言不多,很少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思想问题。

(四)德育者自身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与政治宣传一致,忽视道德教育过程自身的特点。解决这些矛盾,从德育自身看,出路在改革。重视学生人格发展,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注重情感投资,对德育的模式和体系进行全方位审视,建立新的德育体系,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包括德育观念的更新、德育目标的调整、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科学化、德育渠道的拓宽、德育队伍的建设等。

许多同志还提到德育与社会环境中消极影响的矛盾。有同志认为由于品德形成因素极其广泛,社会影响先入为主。应当正视社会中消极影响的作用。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学校可采取许多措施,如经常摸清社会上存在的解决因素,学校加以引进、强化;针对社会上刚产生但尚未对学生发生影响的消极因素,抢先进行“打预防针”教育,提高学生辨别诱惑能力;对已受到的消极影响进行再教育;与社会、家庭保持经常性联系,密切注视各种影响因素的产生、变化,可能对青年发生影响的情况,共同预防。

三、德育的功能问题

有同志认为,现在发展商品经济已成为亿万人民生活的主旋律,具有多元、纷杂、竞争和动态特征的商品经济对德育提出了很多要求,政治思想工作必须重新探讨自己的位置,研究德育的功能和作用,对原有的德育功能观来一个彻底的转变。

(一)由政治性功能向生产性功能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以及哲学方法上的原因,我们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性功能,忽视了它的生产功能,然而后者却是客观存在的。在当前,树立德育的经济效益新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的同志认为与物质条件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德育产生经济效益有其自身特点:有限性;长效性;潜在性;增效性。

(二)由社会性功能向个人性功能转变。以往的德育只重视其社会性功能,着眼于培养为社会制度的巩固、发展、为社会整体关系的协调而服务的每一个个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德育,应在继续发挥其社会性功能的同时,重视其个人性功能,使这两种功能达到最佳结合。

(三)由单层面向多层面培养功能转变。在个体发展方面,德育的功能是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而且这种塑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过去德育在人格塑造方面所发挥的功能比较单一,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四)由限制性功能向发展性功能转变。德育应从一定的规范来约束、规定人的思想行为,是正确的,但是,怎样正确理解这种约束功能?又这样使德育在发挥其约束功能的同时,发挥它使个体具有充分自由,获得更多解放的功能,应是德育功能观转变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也有同志从德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方面探讨了德育生产性功能,认为必须从过去那种“阶级斗争标准”的禁锢下解放出来,并对“德育投资会影响生产投资论”、“德育投资是非生产性投资论”、“社会物质生产、科技进步与德育无关论”等思想作了分析,主张坚持德育的生产力标准,对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来一番彻底改造。

四、对文革17年德育的评价

正确评价建国后至文革前17年的德育,对搞好当前的德育改革有借鉴意义,因此如何认识17年德育也成为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与会者认为,17年德育十分复杂,要具体分析,采取任何简单的方法作出结论都是不可取的。研究17年德育,离不开对17年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有同志认为从维护社会秩序、学校纪律和人与人关系说,17年德育起了积极作用。有同志认为,由于当时宏观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17年的德育几乎没有今天教育学上所讲的“德育”,而是以政治运动代替德育,以政治思想工作代替德育,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也有同志认为,17年的德育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听话服从的工具教育,把人变成驯服工具。道德政治化,用政治问题、立场问题作他律手段,大大压抑了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和自律精神的培养。还有同志就以往德育工作包括17年德育工作中,对待教育对象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人是一个能动的主体,是社会历史主客体的统一,具有民族性、阶级性、职业性、代际性、性别性等特点,然而长期受“左”的影响,我们的德育恰恰忽视了“人”,不敢正视“人”。

为了正确认识17年德育,与会者认为有必要对这样看待“五爱教育”、怎么估价“学雷锋活动”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南京师范大学 刘守旗)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