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德育学术年会述要
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日前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德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德育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必须得到理论上的有力支持,而德育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则集中表现在德育学课程的建设上。为此,有必要以德育学课程建设为龙头对德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作深层次的研究。
一、德育学课程概念的厘定
在教学第一线主讲德育学课的代表们身有体会地指出,目前我国德育学课程概念不一,内涵模糊游离,有的学校称为德育原理课,有的学校叫德育论课,有的则称为德育课,有的叫德育与儿童哲学课等,有必要统一名称。但统一为什么名称,则出现了较大的争议。多数代表认为,在对德育学课程命名时,至少应作两方面考虑,第一层考虑是:德育回归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德育学不应在囿于政治化教育的圈子以内,而应充分体现这种改革成果并引导德育改革潮流;第二层考虑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论到组织已自成体系,特别是“两课教育”已明确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分离了,德育学课程的建设应进一步明确其研究对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研究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没有必要再将思想政治教育包在其中进行泛而不深的研究,以便使德育学研究尽快轻装前进,向纵深发展。基于上述考虑,德育学应统一命名为“道德教育学”。但也有代表认为,把德育定位在道德教育上,显得理论视野有些狭窄;解决的办法,有代表认为,在理论上分离,便于深入研究,而实践上则没必要分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实践上是无法分割的,仍可继续使用德育概念。
二、对以往德育学课程体系的反思与改革
在讨论中,代表们一致认为以往德育学课程体系的不足是大而全且浮泛,对理论关注多,对实践关注少,对国外或别人的成果介绍多,立足本国、本地的独立系统的研究少,形不成独特的理论体系或一家之言。本期的德育学课程体系研究和建构中,在进一步明确德育学范畴的基础上,应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上,精简内容,作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实践上有切实的实证研究,形成从范畴到体系到实践操作的一整套理论建构,形成独特的德育学课程体系。但是,德育学课程必须有相应的教材。如此,新的德育学课程建设必须进而考虑:重点是给学生传授德育理论知识呢,还是培养师范生的能力?怎样把内容与培养师范生德育能力有机结合?怎样才能既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最高水平,又要解决怎样教好的问题?建构什么样的德育学课程体系才符合21世纪的要求?在代表们共同研讨下,新的“德育学”课程体系框架大致应包括:1.80年代以来道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问题;3.道德教育的内部动因;4.道德教育与社会变迁;5.道德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6.道德教学法等专题。
三、德育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大多数代表一致认为,德育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学课程的性质由综合性课程逐步向细分化发展。以往的德育学课程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综合在一起研究,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深化研究,为了将德育学课程研究引向深入,必须进行分化研究,德育学课程应集中研究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2.德育学课程体系由大而全的庞杂体系转向专而约的课程体系。以往的德育学课程在体系建构上从德育的历史演变、品德的构成要素分析到德育原则、途径等,试图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中药铺式的内容体系。本期研究中德育学课程体系的建构则应抽取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核心问题,构成简约的体系结构,既让学生在掌握德育理论的基本结构的同时培养能力,又便于教师讲课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形式、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也给教师留下创造发挥的空间。
3.德育学课程的价值。以往的德育学更多的是解释现有的德育问题,对已出现的德育问题进行理论归因,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从发展的角度看,德育学应体现出较强的前瞻性和超前引导价值,在德育问题尚未出现之前,就对它的发展作出符合规律的预测,并提出预见性的引导策略和方法。如此,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学的理论自觉性、科学性和实践指导价值,通过德育学的学习,应引导和激发起师范生的德育创造精神,并培养起学生的德育创造思维,以便在具体德育情景下创造富于个性的德育模式。
4.德育案例研究的问题。大多数代表认为,德育学课程建设中应增加德育案例研究,以便让师范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德育问题能力。但也有代表认为,德育案例研究是无法穷尽的,对德育学课程中增加这方面内容的价值表示怀疑。问题的关键是把德育案例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什么地方,是看重案例本身的答案呢,还是寻求分析解决案例的方法,锻炼创造性的德育思维模式。
5.教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多数代表认为,以往的德育学研究中较多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而较少实证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亟需转向、综合和优化,其中应加大调查、实验等实证研究的比重和力度,采取边研究边改革,边改革边总结的思路。这样形成的新的教育学就是学理研究,就是靠思辨,而且德育问题本身能不能量化还是个问题,如品德测评能不能量化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重视德育学的研究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德育学课程发展的趋势之一。
综上所述,此次德育年会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德育和德育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梳理和提升。在充分肯定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找到了今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明确了21世纪中国德育和德育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路向,那就是:德育改革要回归生活,增强自身的魅力,再也不能以反道德的形式培养道德素质。而德育学课程的改革则应强化前瞻性、引导性和现实指导性。总之,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德育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天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