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合作导师:申继亮教授(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
2.博 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德育原理方向,导师:檀传宝教授(2005-2008年)
3.硕 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社会学方向,导师:魏曼华副教授(2002-2005年)
4.本 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8-2002年)
工作经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0年6月至今)
获奖情况:
1.2009年12月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
2.2009年5月获“2009-2010年度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
3.2008年6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4.2007年11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优秀奖)
5.2007年11月获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奖”
6.2007年5月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五届“京师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7.2006年10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优秀奖)
8.2006年7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9.2005年12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10.2005年7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11.2004年10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
12.2003年10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
13.2003年7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试论开展“公民道德”主体的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CSSCI)2003(2)
(2)《美国的品格教育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CSSCI)2005(6)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3)《教育政策执行难的利益分析》,《教育科学》(CSSCI)2006(3)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试论学校教育中大众文化的意义及边界》,《教育学报》(CSSCI)2006(4)
(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1期论点摘编)
(5)《消费社会中的学校德育价值引导》,《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6(11)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6)《道德灌输的本体论意义及当代危机》,《思想教育研究》2006(9)
(7)《消费社会中青少年认同危机及出路》,《思想理论教育》2007(1)
(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8)《教师形象过度负面报道的消极影响》,《中国教师》2007(2)
(9)《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2007(2)(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
(10)《试论学生消极自由观的培养》,《复旦教育论坛》(CSSCI)2007(4)
(11)《媒介世界中的青少年偶像崇拜及教育策略》,《教育科学》(CSSCI)2007(4)
(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第二作者)
(12)《公民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德育》2007(6)
(13)《教师媒体道德形象的影响及原因、对策分析》,《教师教育研究》(CSSCI)2007(6)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6日论点摘编)
(14)《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思想理论教育》2008(5)
(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变迁与发展》,《思想理论教育》2008(24)
(16)《发展问题的跨学科研究述评》,《发展教育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7)《在超越中适应: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教育科学研究》(CSSCI)2009(7)
(18)《立足价值目标突破情感障碍创设美丽德育》,《中国德育》2009(5)
(19)《论媒介素养教育的文化研究向度》,《当代教育科学》2009(1)(第二作者)
(20)《试论学校课程中的代际之维》,《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9(8)
(21)《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教育学术月刊》2009(7)
(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2)《流行文化或亚文化:当代青少年文化属性辨析》,《青少年研究》2009(5)
(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
(23)《论阅听人假设与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变迁》,《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9(7)(第二作者)
(24)《适应与超越:蔡元培德育思想的两个向度》,《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09(6)
(25)《公民教育的实施与学校民主生活的建设》,《思想理论教育》2010(2)
(26)《论文化研究的教育学方法论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0(2)
(27)《论开展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研究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CSSCI)2010(2)
(28)《学校德育问题诊的基本流程》,《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10(2)
(29)《身份认同:青少年文化母题及其当代表征》,《教育科学》(CSSCI)2011(5)
(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2(3)全文转载)
(30)《“十一五”期间德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总结》,《教育科学研究》2011(7)
(31)《学校文化现状诊断及改进路径》,《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11(2)
(32)《学校德育问题诊断刍议》,《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2011(3)
(33)《农村教育的外部功能及其当代使命》,《中国教师》2011(11)
(34)《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及实施路径》,《中国教师》2012(1)
(35)《师生之间为什么有隔阂——一项基于某校调查数据的分析》,《教师月刊》2012(7、8月合刊)
(36)《回归生活应关注生活的多重性》,《中国德育》2012(22)
(37)《教师关怀品质的现状调查》,《教育学报》(CSSCI)2012(4)
二、著作
(1)专著:《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
(2)合著:《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合著:《学校德育诊断案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合著:《德育的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合著:《首都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版
(6)合著:《首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及整体设计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7)合著:《问题与出路——若干德育问题的调查与专题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及专题六,约8万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
(8)合著:《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及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研究》(撰写《教师道德形象的媒体建构及原因、对策分析》部分约2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9)合著:《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成长》(撰写第7、9、12、13、14章约13万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
(10)合著:《变革中的教师教育——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撰写《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部分约5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合著:《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撰写《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变迁与发展》部分约3万字),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合著:《解读青少年成长的烦恼》(撰写第3、9章约3万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
三、合编教材
(1)《德育与班级管理》(撰写第5章约4.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中外德育思想流派》(撰写《蔡元培德育思想》部分,约2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3)《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撰写《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年教育》部分,约2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4)《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欣赏型德育模式建构研究》丛书编委(共6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6)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九年级)(撰写约8万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7)《中职素质教育》(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持及参与科研经历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媒介时代的公民教育:基于媒介批判的立场”
2.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青少年流行文化与学校德育”(2009年至今)
3.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研究”(课题批准号:GEA090014)(2009年至2012)
4.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青少年文化及其德育意义”(2010年至今)
5.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理论与实践”(资助编号:20090460017)
6主持2009-2010年度联校教育、社科、医学课题“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元研究”(课题编号:jy09018)
7.参与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德育原理”编写项目
8.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国民身份认同教材开发研究”
9.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教育研究”
10.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技能教育研究”(2006-2007)。主要担任工作:课题文献综述、研究框架设计、问卷、访谈提纲设计,实地调研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撰写部分调查报告并统稿。
11.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檀传宝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欣赏型德育模式建构研究(2005-2006)。主要承担工作:指导实验学校开展课题实验,编辑、整理实验研究成果。
12.参与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推进计划项目”(2008年至今),主要担任工作:项目专家
13.参与北京市“初中校建设工程”(2006-2008),主要担任工作:项目专家
14.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檀传宝教授、魏曼华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委托课题“2009年全国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2009年)。主要担任工作:研究框架设计、问卷、访谈提纲设计,实地调研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撰写部分调查报告并统稿。
15.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檀传宝教授主持的“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未成年人学校德育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2005-2007)。主要担任工作:课题文献综述、研究框架设计、问卷、访谈提纲设计,实地调研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撰写部分调查报告并统稿。
16.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檀传宝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师德现状及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研究(2005-2007)。主要担任工作:实地调研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撰写部分调查报告并统稿。
17.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郑萼教授主持的北京市教工委委托课题“首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及整体设计研究”课题(2007年至2008年底)。主要担任工作:课题文献综述、研究框架设计、问卷、访谈提纲设计,实地调研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撰写部分调查报告并统稿。
18.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魏曼华副教授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德育研究(2002-2005)。主要担任工作:课题文献综述、研究框架设计、问卷、访谈提纲设计,实地调研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撰写部分调查报告并统稿。
19.参与北京市教科院白爱宝研究员主持的北京市教委委托课题《北京市郊区县城镇化与学校教育布局调整》课题(2003-2004)。主要担任工作:课题文献综述,实地调研、访谈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20.参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立思教授主要的中央团工委委托课题“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思想道德状况”课题(2003年)。主要担任工作:课题文献综述、研究框架设计、问卷、访谈提纲设计,实地调研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撰写部分调查报告并统稿。
21.参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的“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状况”课题(1999年)。主要担任工作为实地调研与部分报告撰写。